具体地址: 富川县朝东镇福溪村 查看地图
全天开放
服务承诺: 入园保障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村是镶嵌在富川西北部的一颗明珠,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村落,村中的历史街巷、历史民居、门楼、祠堂基本保持着传统建筑形式。东面的树林保存较好,福溪是福溪村唯一的一条水源,是湘江水系潇水的直流,水量充足,从无断流。
门票
提前预订时间
市场价
价格
支付方式
景点详情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村是镶嵌在富川西北部的一颗明珠,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村落,村中的历史街巷、历史民居、门楼、祠堂基本保持着传统建筑形式。东面的树林保存较好,福溪是福溪村唯一的一条水源,是湘江水系潇水的直流,水量充足,从无断流。
福溪全村人口1560人,346户,村庄面积8公顷。是富川瑶乡的唐宋古寨,它位于秦汉萧贺古道,楚粤通衢旁。始建于唐宋时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福溪古寨原名叫沱溪,村中有一涌泉形成一条清澈的溪水,水的源头无法考证,据说是因为湖南沱江搬至此地安居而得名。后因村里人才辈出,认为是溪水赐与他们的福气,便改名为福溪村。福溪村共有十三个门楼,留诗录词,雕龙画凤神韵各异,挂着“文魁”、“经魁”、“进士”、“武举”烫金牌匾。牌匾最早的为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最晚的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门楼的左右两旁摆有鼓形石饼,石饼的上下端皆刻有莲花、菊花、蝙蝠等装饰图案,名曰“功德石”,也叫“进士鼓”,据史料记载福溪村历史上出过5名“进士”。
福溪村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2度,年降雨量1667.4毫米,降雨集中在4-6月,年均日照时数为1471.2小时,年均无霜期为322天,冰冻期6.3天。风向多为偏北风和偏南风,平均风速为2.9米/秒。总的气候特征是:光照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整个福溪村由长达两里路的大青石板街连贯着,青石板街两侧均由长方形青石板纵行的镶嵌着,石板街中间或旁边很多处有天然石,当地人称之为生根石,石头均没有被凿过,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今天的石板街已被磨损并光滑,有的地方局部明显下陷,上面不时可以看到耕牛行走和留下的印记。福溪古寨邻近“潇贺古道”,受其影响,福溪立寨后商铺林立,熙攘繁华。作为一个村落,长期以来,除了食盐以外,其余的所需物资基本能自给。
村中原来有二十四座庙宇,二十四座戏台,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是村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柱庙。百柱庙是由120根木柱采用穿孔式和抬梁式结构建造的古代寺庙,始建于明永乐11年。原因是后唐末年马楚大王剿灭匪寇,众人为纪念其功德而建,亦称马楚大王庙(马殷庙)。马殷庙到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拆除后原地重新扩建,到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扩建更大。整座庙宇皆用质坚如石的古楠、大水杉木、香檀木建成。庙高6.13米,进深21.94米,面宽20.86米,由76根高2—5.5米、直径20—38厘米的粗大圆木柱和44根吊柱、托柱支撑而成,柱上云彩飘悠,蛟龙破雾穿云;斗拱纵横交错,不见一颗钉子。据专家考证,这座庙宇比真武阁还“年长”163年。
古庙座落在灵溪河畔,人们又叫它灵溪庙。其木柱均用不同的石墩托离地面,整座庙宇结构严密,气派堂皇,是全国极少见的一座木柱结构的古代寺庙。横梁朝地面上有字的痕迹,至今未消褪,可以说是入木三分;2个瓦檐头上不同的头像让人印象深刻。百柱庙的前面是空地,对面是一座戏台。逢重要节日时常有桂剧、京剧、祁剧剧团表演,附近及湖南江永、道州等地的民众,都到这里看戏、对歌、跳舞等庆典活动。村里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古宅,周、何、陈、蒋等四姓宗族祠堂,墙上字画,木雕图案的花窗门楣,彩绘的梁檐斗拱,门楼的牌匾,建筑的石雕等等,都在诉说着那曾经辉煌的过去。
交通信息
Copyright ©2025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体和旅游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ICP备16009119号 门户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云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