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
提前预订时间
市场价
价格
支付方式
景点详情
廻澜风雨桥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朝东镇沐笼村、下花园和三园栋之间的黄沙河上。呈东西走向,坐东北朝西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崇祯十四年(1641年)重修,清顺治三年(1646年)建以石栏,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再次重修,解放后,1986年政府拨款进行维修,保存了原貌。它比驰名中外的三江程阳风雨桥早建300百多年。回澜风雨桥由三拱石卷、桥亭、楼阁三部分组成。全长37.54米,宽4.6米,高4米。并配以彩墨绘画艺术造型(如:桥亭上画有彩墨画六副:“游春巧逢联诗对”、“夜半无人私语时”、“扬鞭催马京都去”、“头戴宫花喜报亲”、“彩轿登门接兰芝”、“廻澜风雨忆旧情”等),中国《古园林技术》一书中称:“广西富川风雨桥是集我国北方的石券桥、南方的亭、远古的阁,以及本地的廊桥,四者造型的特点溶于一物的组合体,从而创建了别具瑶乡特色的“石券廊桥”,在全国古建园林中属比较独特,是罕见的。由于它历史悠久造型奇美,深受海内外影视名导演的青睐,先后有《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韦拔群》、《远征》等影视剧都选取富川风雨桥拍摄外景
青龙风雨桥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朝东镇油草村旁的黄沙河上,离廻澜风雨桥南下500米,两桥称为鸳鸯桥,又称“福济桥”和“姐妹桥”。它建于明代末期,比廻澜风雨桥略晚,大清嘉庆元年(1796年)进行重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将楼阁增高一半至三层,形成三重檐,1986年政府拨款进行维修,恢复原貌。全长26.7米,宽4.7米,高5米,其建造风格与回澜风雨桥有同工异曲之妙处,只是为单卷石拱。说起这两座桥,这里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美丽传说……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本镇豪山才子何廷枢,年轻英俊,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与隔河相望的三园栋村的瑶族姑娘潘兰芝庙会相遇,真心相爱。兰芝美丽灵慧,温柔善良,是富川油沐一带独占花魁的好妹子。正当准备纳聘送礼、拜堂成亲之时,潘兰芝却被皇上派来江南选美的钦差大臣选中,从而活活拆散了这对同命鸳鸯,将潘兰芝送进皇宫,被皇帝封为妃子。为了能与心上人团聚,何廷枢赴京赶考,得中进士,授南京御史后被皇帝御封为八省巡按代天巡守访天下之职,除奸抗倭,勤政为民,一晃过了十余年。然而潘妃被选入宫之后,由于她正直善良,与宫中姐妹相处融洽,此举遭到了野心勃勃、霸占东宫的柳皇后妒恨在心,于是唆使太监将潘妃遣出皇宫,兰芝回到了瑶乡三园栋村。回乡后,人们讹传何廷枢抗倭已在前线为国捐躯,潘兰芝闻此噩耗悲恸欲绝,为怀念心上人,便在黄沙河上修建了回澜风雨桥以纪念心爱的未婚夫,桥建成当天,兰芝悲恸欲绝,决定到天国去寻找她的情郎哥,于是高叫着何廷枢的名字投入激流滚滚的黄沙河中,以身殉情……后来何廷枢回乡探亲,听说了兰芝为他建桥殉情的事悲痛万分,他为了纪念心爱的未婚妻,报答她以身殉情的厚意,不仅出资重修的廻澜风雨桥,而且请来能工巧匠,在黄沙河的下游修建了一座青龙风雨桥。“廻澜”即“会兰”,“青龙”即“情浓”,寓含着两人忠贞不二的爱心。廻澜桥与青龙桥遥遥相望,厮守圣洁的爱情,将皇妃与巡按的这段真情相爱的佳话世代流传,令后人敬佩和赞颂。回澜桥上至今遗存大型石碑刻12块,其中《重修廻澜石桥序》是陕西道监察御史何廷枢撰,何文新书,并在芳名碑上留有何廷枢“捐钱三十千文”的芳名。
交通信息
Copyright ©2025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体和旅游局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ICP备16009119号 门户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云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