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贺古道今犹在 翰墨飘香迎春来——广西美术名家助力乡村振兴采风活动走进富川秀水村

1月10日至15日,由中国艺术报社、广西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美术名家画广西采风创作活动”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举行。谢麟、陈毅刚、雷务武、王庆军、谢森、林峰、孟远烘、陶义美、徐贵忠、黄少鹏、庞凌宇、邓乐民、刘成、吕峰、王祥清、黄远回、李鸿光等近20位美术名家用手中的画笔,生动展现了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富川秀水村青龙湖
富川秀水村石余老街
据悉,富川秀水村位于潇贺古道,始建于唐代,人文积淀深厚,是久负盛名的“状元村”和旅游胜地。2008年秀水村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又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广西文联及各协会专门在此村设立了文艺创作基地,举行了一系列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美术家们深入秀水村详细了解写生创作的文化背景,以不同的美术形式生动描绘了这里的乡间宜居生态环境。短短几天时间,美术家们背着画架,或三五结伴,或独自一人,足迹遍及整个古村落,用近百幅美轮美奂的采风作品留住乡愁,记录这里的时代变迁、人文遗迹和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气象新面貌。
富川秀水村状元楼 李鸿光供图
富川秀水村古村落
秀水村坦川古戏台 余凤艺供图
富川秀水村原住民以祖籍浙江的毛氏为主,先祖毛衷因致仕携家迁居于此,遵循“择吉而居”“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基本原理,在石鼓、鸟源、黄沙三河交汇处建村立寨,村落空间格局多为一村(自然村)、一台(戏台)、一山(后山)、一水(前水)、一坪(观戏坪),由石余、八房、安福、水楼四个自然村环绕秀峰构建而成。秀水人自古崇文重教,历史文化遗存比比皆是,因先后出了一位状元和二十六位进士,故被世人赞誉为“状元村”。这里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和秀美旖旎的自然风光,成为美术家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民居鳞次栉比,秀峰诗院、毛氏宗祠、八房花街大坪、古戏台、状元楼、望江楼、东江桥等人文遗迹蔚为大观,成为激发美术家们创作灵感的素材。采风团中多名美术家经常来这里写生创作,故地重游,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秀水村民多聚族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熙乐祥和。岁月在慢慢流逝,老村老树老桥,依然古风古貌,泉水潺潺,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大家顿然陶醉在这幽美的环境里。
采风期间,美术家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角度,选择不同的景致积极投入写生创作中,描绘着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农村风貌。
谢麟《石余老街门楼》油画
谢麟《有红砖楼的庭院》油画
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广西美协名誉主席谢麟已是第三次来秀水村写生。每次来这里,他都选择一些保存较好的遗存进行表现,尽量用较写实的语言来强化自已的艺术感受。振兴乡村,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他认为美术家用写生作品来真实记录农村的大美,促进农业强和农民富,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受这种强烈的审美情感驱使,他写生创作了《潇贺古道之东江桥》《石余老街门楼》《石余老街》《有红砖楼的庭院》等油画作品,记录秀水村今天的历史。每一座古村落都是传统民居建筑的博物馆。他在写生中一直坚守这样的创作理念:让人们通过写生作品了解和体验到古村落的旅游开发要保留和体现历史感,一种时空冲洗不掉的不同时代所留下的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遗韵,以及散落在古村落里的故事。故而谢麟在写生创作《石余古村门楼》时,对门楼的外形的描绘就更加注重表现了其历史的沧桑感。
陈毅刚 《秀水状元村》油画
陈毅刚 《戏台清影》油画
中国美协理事,广西美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陈毅刚的油画作品《石余古戏台》《戏台清影》《秀水状元村》《秀水古民居》《山中仙娘庙》,均是围绕着秀水村较有特点的古建筑和景观来写生创作的。古民居、古戏台、古牌坊、青龙湖、仙娘庙、浣衣的少妇、闲钓的老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品多采用写意的语言进行表现,画布上呈现出恍若从唐宋穿越而来的光影浮动的古丝绸般的艺术效果。《秀水状元村》是陈毅刚登上秀水村的最高建筑物——望江楼,以俯视的角度全景式来表现的秀水村八房古建筑群,老屋户户相通,每家的房前屋后,青石板砌就的水渠里流水潺潺,飞檐高翘的屋脊有规律的相连成片,犹如连绵起伏的山峰,气象宏大;古门楼、灰屋顶和白墙参差交错,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浓重的色调和斑驳的绘画肌理将古村千年的历史定格在画面里。
雷务武《老树古桥》油画
雷务武《宜兴银行旧址》油画
广西美协顾问、广西艺术学院二级教授雷务武如同回家般入住到距离东江桥一箭之遥的灵山居客栈,这是他第四次来秀水村写生。虽然时值隆冬,在他的眼中,这是个没有冬季的神奇地方:古桥边百年老樟树下簇生着绿油油的蔬菜,一串串红辣椒悬挂在老屋的房檐下,田边的野花零星绽放,河中的游鱼肉眼可见,群鸭在碧水里悠然觅食,三三两两的村民闲聚在火塘旁谈古论今……一种怀旧的情绪宛如轻音乐缓缓流淌在他的心中,这些美好的元素通过雷务武的笔端进入《秀水河》《老树古桥》《石山小景》等油画写生作品中,静谧、古朴、自然的意境唯美地呈现于画布中。
王庆军《石余古村图》中国画
王庆军《秀水清溪图》中国画
广西美协顾问、广西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新文艺群体美术家王庆军敏锐感触到,秀水村是既具备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滋养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复合型新农村,这种现代活力在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激发下,将会焕发出新的风采。他视野所及的那些随机生发的一幢幢新楼房,成为古村落周边的自然点缀,佐证着这些秀水村村民富足的生活状况。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下,他以自己中意的景致为主题,观景应心,随心造境,富有激情地写生创作了《石余古村图》《秀水清溪图》等中国画作品。
谢森《石余古街》油画
谢森《状元村八门》油画
广西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广西艺术学院二级教授谢森多次来此地写生,他认为画古村落,关键是要体现其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故而他尝试用与以往不同的手法,从建筑结构特征、色调情感以及合适的表现语言等方面,来表现秀水古村落的特殊性。他在一种内心震撼的状态下完成了油画写生作品双联画《秀水状元村八门》,画布中那青苔斑驳的鹅卵石铺就的花街大坪,那影壁后的八门古建筑,呈现出一种罕见的大格局和大气象,形色中蕴含着富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品格,艺术再现了秀水村毛氏先祖状元及第给后人带来的殊荣和高标,以及他们恪守耕读传家的文化传承。
林峰《富川秀水写生之一》中国画
林峰《富川秀水村写生之二》
许多美术家喜欢在秀水河畔驻足远眺,这是个绝佳的写生地点。河水如碧镜般澄净,古民居沿河而建,古树林立苍翠,倒影如画,时不时有浣衣洗菜的居民将河水激起一圈圈涟漪。广西书画院原副院长林峰沿着岸边的石径,徜徉在鳞次栉比的老宅间寻找创作灵感。因不满意自己第一天现场写生的作品太执着于所见的“表象”,次日他便索性放下画架,拿上速写本走街串巷“闲逛”,或与偶然路遇的村民聊天,或凝神观察并记录那些老树、牌坊、风雨桥、古石碑……晚上他返回住处慢慢咀嚼,结合白天里的所见所闻,探索这个古村落永葆青春的秘诀,感叹历史的厚重积淀与新时代的生活方式的自然契合。通过领悟古人所言之“内向”,他的写生作品的线条产生了一些新感觉的“秩序”,在《富川秀水写生系列》的画面中,逐渐呈现出这个古村落山水与人文的神韵。
孟远烘《湖畔清影》油画
孟远烘《石余戏台》油画
《美术界》杂志主编孟远烘这次来秀水村写生的心情与七年前截然不同。上次因来去匆匆,只在状元楼附近画画,未能好好领略这里的风景。当他行至青龙湖时,如获至宝,感叹自己探秘到了这个状元村的风水之源。在写生创作时他确立总体色调为灰绿,每幅作品深浅不同,然后以线为主,以写意的手法进行表现,不拘泥于对象,主动地去“造境”。比如画《青龙山庄》时,除了矗立于眼前的主体表现的青龙山,在旁边还添加了远山(实际上远山是看不见的),凸显了空间深处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充分表现了这里青山绿水的独特风采。
陶义美《富川秀水秀峰诗院写生》中国画
陶义美《富川秀水状元村写生》中国画
古树和老屋,很适合用中国画来进行表现,这些印证着秀水村人杰地灵的风物,也是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陶义美乐此不疲的写生题材。仅在秀峰诗院和青龙湖畔一带,他就一步一景地用毛笔画了七幅速写,其中《富川秀水秀峰诗院》《富川秀水状元村》两幅写生作品,尽情抒写着他对这里的状元楼、古戏台、古牌坊、古泉池、古照壁等人文景观的瞬间感动。采风活动结束后,陶义美根据现场写生作品和收集的大量素材,将继续创作表现秀水村风土人情的中国画作品。
徐贵忠《林间的庙堂》油画
徐贵忠《古村的广场》油画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徐贵忠对仙娘庙、毛氏宗祠和八房花街大坪几处人文景观情有独钟,其《林间的庙堂》《古村的广场》《泉边的戏台》等油画写生作品,艺术解读了这座古村落的人文秘笈。《林间的庙堂》取材于仙娘庙,里面供奉的是南宋抗金女英雄——毛氏祖妣黄氏仙娘,画面以树木为主,采用避实就虚的手法,将建筑结构繁复的庙宇若隐若现在密林中,增加了这座古庙宇的神秘感和世人对仙娘的尊崇之情。《泉边的戏台》则采用全景构图,近景为秀峰八景之“天然玉镜”,即坦川,远景为石余坦川戏台,戏台右侧的小曲桥头使这潭碧水与青龙湖自然融为一体,清澈温润的泉水在戏台下川流不息,戏台额檐下高悬牌匾“如斯夫”,提醒后人要珍惜光阴,莫虚度青春年华。
黄少鹏《老门墩》布面综合材料
黄少鹏《秀峰诗院》布面综合材料
布面综合材料写生作品《老门墩》和《秀峰诗院》是广西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黄少鹏在这次采风活动中的新收获。他之前曾带学生在秀水村写生,认为这是一座比较有完整规模的孕育着新农村生机的古村落,因上次画秀峰诗院时,有一棵桂花树没有画好,他随即产生了要重画这棵树的冲动。秀水人祖祖辈辈皆喜栽桂,用以观赏食用和祈福族人蟾宫折桂。生长在秀峰诗院的这株桂花树,为这个明珠一样镶嵌在秀水村的院落平添了几分别样的韵味。黄少鹏跟随自己的感受,让自己画中的“树”处在一种強化靠近古人意趣的语境里,他别出心裁做了一个开裂的白色底层,然后在上面画树,于反反复复的涂改中留下时光沧桑的痕迹。“古老的传统民居能让今人直观体验和真切地了解古人的生活起居、人文环境及其完善起来的美学理念。在整个画画的过程中,我脑子里时常闪现莫高窟藏经洞里唐人绘制的那棵树。”黄少鹏如是说。
庞凌宇《青龙山》油画
庞凌宇《有泉水的戏台》油画
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广西美协副秘书长庞凌宇游走在秀水古村落布满苍苔的石径上,驻足在青龙湖畔和石余坦川戏台附近,流连忘返。他在协调采风活动琐事的间隙,写生创作了《古宅》《青龙山》《青龙山庄》《有泉水的戏台》四幅油画作品。《青龙山》用统一的色调,构成一个富有意境的景观,表现了庞凌宇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感受,通过对色彩关系的减弱,用灰绿色营造蒙胧的带有诗意的水光山色 ,创造出一种富有人文情怀的审美意象。《有泉水的戏台》则用自然色调表现了自然景象,通过戏台与周边树林、湖水倒映的反衬对比,表现了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秀美环境的和谐统一。
吕峰《碧水环绕老戏台》油画
吕峰 《秀水毛氏宗祠》油画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吕峰的油画作品《秀水毛氏宗祠》《碧水环绕老戏台》是他独自一人安营扎寨在石余坦川戏台和八房毛氏宗祠,结合自己的耳闻目睹写生创作的。其中《碧水环绕老戏台》现实表现的画面语言色彩强烈,明丽浪漫,富有动感和想象力。这是他受仙娘井水和古戏台的倒影与女人浣衣时颤动的水波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某种相互辐射的美学关系的触动,有感而发完成的。毛氏宗祠所在的院落里,经常有村里长者围着火塘烤火取暖闲谈,香樟木燃烧散发出特殊的香味。看到有游客走近,他们就笑呵呵招呼着来烤火聊天。吕峰感叹于这个村落古朴优良民风的传承和老人们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故而在《秀水毛氏宗祠》这幅作品中,特意画上了几块刚刚被锯断当做薪火的香樟木。
邓乐民《山水淡影》油画
邓乐民《望乡》油画
中国美协会员、广西美协理事、新文艺群体美术家邓乐民也曾多次来这里写生。他深深感受着秀水村沐浴在时代新风里所发生的变化,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写生创作了《望乡》《状元学堂》《山水淡影》《秀水村青龙湖畔》等油画作品,真情讴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面貌。其中,《望乡》取材村边的一片田地,各种农作物在腊月里依然生机勃勃。正是这片土地孕育了秀水村的繁荣与希望,是游子们的根之所在,也是他们永远的乡愁。《状元学堂》院庭内一池静水,老树枝繁叶茂,画面处理得安静温馨,似乎能听到时远时近的朗朗读书声。《山水淡影》《秀水村青龙湖畔》两幅油画真实表现了秀水村的山青水秀:晨曦里,雾影朦胧,清丽淡雅,幽静的湖面上空气似乎凝固了,唯有山水清音在缓缓流动。
刘成《三户人家》油画
刘成《屋对影》油画
广西美协驻会干部刘成通过这个采风活动完成了《三户人家》《文人亭》《屋对影》三幅油画作品。《三户人家》主要描绘了秀水村三个不同建筑风格的墙面,左边一面墙门一体,门上有披檐,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样式;中间一面受西方建筑制式的影响,楼顶有女儿墙,窗有圆拱;右边一面则是广西典型的干栏式民居建筑特色。《屋对影》画的是三面建筑环绕水塘以及建筑在水塘里的倒影,作画时刘成关注到这些留存在水面的倒影,在镜面反射中门头春联的红色比岸上现实中的春联更加鲜艳和纯粹,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个古村落里融合和渗透,如同画面中的澄净湖水一样,带着梦幻里的理想色彩,真实呈现在我们眼前。
王祥清《石余村头》油画
王祥清《秀峰诗院》油画
广西贺州市美协主席王祥清潜心写生创作了《石余村头》《秀峰诗院》等几幅油画作品,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触到季节的变幻,以及光色随之所呈现出的不同流变,令人情不自禁进入秀水村自然景色的某种情绪之中:岁月变迁,潇贺古道绕过秀水村头,穿过风雨桥,消失在远方的山坳里……其作品《秀峰诗院》的写生角度没有陷入那种先入为主的冲动中,似乎偶然得之,取材自墙外,黛瓦粉壁、飞檐斗拱掩映在苍翠的草木间,透过秀峰诗院斑驳的砖墙,画面传递出一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气息。
黄远回《古道余韵》油画
黄远回《文魁之门》油画
石余坦川戏台和八房花街大坪,是贺州市美协常务副主席黄远回相中的两个写生地。他说,画画人喜欢的所有元素这里都有,并且是那种一扎进去就可以画很久的地方。确然。《古道余韵》《石余古巷》《石余戏台》《文魁之门》《秀峰山下》等写生作品陆续完成后,他轻舒了一口气,饶有兴趣地盯着脚下苍苔斑驳的石径。青石板平坦如镜,鹅卵石温润如玉,使人不由联想到历史的久远。黄远回低头去看脚下的石子,似乎在想象哪块石子上曾印过秀水村状元和进士的足迹,抑或是曾有哪位赶考的举子在此步履匆匆……
李鸿光《富川秀水状元楼写生》中国画
李鸿光《富川秀水望江楼写生》局部 中国画
贺州市美协副主席李鸿光选取了秀水村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状元楼和望江楼。写生前,他先通过解读历史,详细了解这些古建筑的前世今生,结合徽派建筑和当地瑶族文化蕴涵建筑的结构特点,用传统的绘画语言,通过画面的重新组织,以当代的绘画形式和兼工带写的手法进行写生创作,力图表现出状元楼的典雅和文气。他画作里的望江楼屹立在秀水河畔,建筑特色奇特,呈六边形,高三层,后面是一组老树,左边是秀水村的古村落,右边是一条溪水,诗意盎然。画面以望江楼为主,延伸到古村落,和古村落连成一体,形成整体,右后边的古树林运用写意手法进行水墨渲染,虚实结合,既有主次关系,又整体性表现了秀水古村落的历史厚重感。
采风期间,美术家们还通过现场培训和文艺沙龙等形式对当地的美术爱好者进行指导,并对如何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村落献计献策。
作为中国艺术报社“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创作展示宣传项目”之一,本次活动展现了广西美术家在助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等方面的魅力和风采,以文艺的方式积极助力乡村振兴。